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6篇

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6篇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永葆担当意识“不懈怠”,扛起初心使命“万斤石”。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6篇

篇一: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

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心得体会

  永葆担当意识“不懈怠”,扛起初心使命“万斤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走好共同富裕道路,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推进,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促进全民共同富裕依然任重道远。千钧重任惟担当,要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担当意识,将初心融进灵魂,把使命扛在肩上,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知重负重、砥砺前行。要紧抓党的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三步并作两步走”,三年当作一年干,增强为民谋福使命感、责任感。坚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越是艰难越向前,永葆使命在肩、初心如磐,用担当书写人生最靓丽的奋斗答卷。

  永葆闯劲干劲“不放松”,淬炼实干奋斗“精气神”。中流击水,奋楫者先。共同富裕这个社会理想,承载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美好夙愿,凝聚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共同富裕是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政治立场决定,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世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实干奋斗。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干”字当头,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气神,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奋斗之姿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要发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作用,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锤炼苦干意志、巧干能力、同干境界,吃苦中苦,带领群众爬坡过坎、共同致富。要快马加鞭、持之以恒,紧盯目标任务,以敏锐的思想、敏捷的行动,干好每一天、做实每一次,全力以赴将宏伟

 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永葆群众路线“不动摇”,厚植民生底色“大文章”。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目的就是消灭私有制,解放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性质的“试金石”。追梦共同富裕,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民生”跟着“民声”走,把群众路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常思百姓疾苦,常谋富民之策,用“雪中送炭”解决“急难愁盼”。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摸准上情、吃透下情、把握实情,提高工作精准性、实效性。要把群众评价作为考量干部的重要依据,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增进干群鱼水情。

篇二: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

dquo;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学习体会 范文稿

  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十三讲“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篇章。该讲分五大块内容讲述,清晰的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面临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使人振奋、鼓舞人心。之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十九大报告做出的这一重大判断,进一步明确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进而做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这对于引领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同时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多点突破,只有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才能在新的水平上实现供求均衡,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文中从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遵循经济规律发展三方面必然要求进行了说明,精准的阐述了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及必须跨越的非常规的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特有的关口,和跨越常规性的长期性的关口,同时也明确了做好跨越关口的顶层设计,做实做好工作的方向。

 文中也明确了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规律,新常态也是我国不同发展阶段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

 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面临着经济发展动力换挡、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节点,新常态下, 我国经济发展虽然面临压力,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等大势情况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现实“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包括: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提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几个方面的内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必然趋势、是民心所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坚实、关键的一步,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认识、狠抓落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使命担当,全面做好文化工作。在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红利下,在鼓励创新、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下,作为宣传弘扬先进文化主阵地的文化馆,作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怎样为社会的

 发展、经济的建设做好文化宣传工作,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做好红色文化传扬地、海派文化荟萃地、江南文化涵养地的建设,打造品牌、抓住机遇、加大传播,开展好文化馆各项群文工作,为杨浦“三区一基地”的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篇三: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精选5 5 篇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篇一 青年者,国家未来之希望。国家者,安民固邦之根本。

 欲强国先强民,而真正之强国,行事当有准则,真正之强民,民众当有觉悟。

 现在虽不过二十出头,普通学生,不比他人聪慧,不过他人机敏,没有特殊才能,没有家庭背景。这样的学生,是你是我,也是绝大多数的同龄人。

 然而,对于新时代的理解,对于未来的看法,却并不是某一些人或者某几个人应该去了解,应该去学习的。我们都知道,所谓的青年对国之重要。但是,知道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真正将这些理解当做一回事,真正将时代与社会与自身结合了起来。相反,以普通人自居,以逃避为方法,以多种理由浑噩度日,行为无度之人,并不少见。

 青年如我们,虽然可能无法影响到国家,做出什么惊世之举动,但是青年如我们,也应该要关注国家关注时事,各方学习,增强自身多方面的知识,从而为未来在此刻打下坚实的基础。就我个人对于近期的理解与学习,切实得理解到了现在中国处于世界的地位,现在国家面临的问题,以及在问题中,实际存在于背后的一些东西,以及契机。

 我们应当能去了解现在中国的情况,以及现在中国的领导人正在做的对于中国的意义,因为未来是为我们而来的,

 而中国还在快速发展中,中国面临的一切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的学习与努力都是必须的,不可缺少的,当前的国情国事,都是我们无法干涉但必须去了解的。毕竟身为中国青年之一员,亦有志向,又如何能袖手旁观,浑噩度日,不知未来呢?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篇二 我会努力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此时代潮流之中,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以自身行动跟随时代,以实现新时代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社会的新青年,我们要牢记使命,坚定不移地跟随党的步伐,紧跟党的思想,不断学习进取、开拓创新,坚持以实践完善自身不足,以实践创造美好未来。在当今世界格局下,我们拥有一个强有力的祖国,更应该坚定本民族的国家尊严与国人信心,以自身一点点的进取组成国家一步步的飞跃,完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任务,不仅仅是学习思想,更要体会内涵,并付之于社会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完成思想对于生活的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不同往日,我国社会整体已迈过以前的坎,自温饱到小康,一步步地努力成就了当今时代的辉煌。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发展阶段逐渐转向高质量发

 展阶段,在此阶段中,民之饱食不再是我们侧重的重点。换言之,我们应跟随时代潮流,重视经济生活质量。在日常消费中重视精神食粮,在学习中完善自我,在实践中体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我们要用自身行动切实投入新时代中国的建设中去,不畏艰难困苦,与时代、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圆家之小梦,国之大梦。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篇三 我们在党的庇护下健康成长,从刚上学时就开始逐渐地了解、实践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值观。国家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社会的进步,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进步。我们青年作为主力军,要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并且要从小事做起。

 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即努力学习。我们上了大学不应该懈怠,而是应该更加努力。离开了高中时代的集体学习,大学学习就是每个人针对自己的特性学习。大学生应该把自己有限的时间投入到在图书馆学习与社会实践中去,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最好的年华里做到青春无悔。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在学习之余还要利用自己空余的时间去帮助其他同学,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建设文明的

 校园。身为学生干部就要做更多的贡献,牢记初心,不忘使命。

 与老一代革命者相比,我们是最幸运的一代青年,我们在老一辈的荫蔽下才能有今天这样的生活。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不断繁荣发展的祖国是我们展现青春,成长发展的最好舞台!然而,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我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选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要努力学习,做好学生的本职工作,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在时代潮流中,选择属于自己的位置和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如此才能服务祖国、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创造出无悔、永恒的青春! 未来还很漫长,青年人要奋斗在路上!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篇四 党的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十八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又增添了新的思想内容,我们概括它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通过观看和学习相关资料,我认识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首先是“八个明确”在指导思想方面层面的表述以及“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在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述,这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明确的工作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时代,我们已经逐渐了摆脱落后就

 要挨打的场面。中国正在逐渐地站起来,富强起来。我还得知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鲜明主题,历史上的各个阶段和事例已经充分证明了这点,在面对外来的压力和内部的矛盾时,我们也要坚定我们的信念,用心去找到发展中的矛盾并且尽全力克服,这样才不能让我们多年来的努力白费。同时习近平书记还阐明了“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所有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并且要让民族复兴更得坚持这个目标。同时我国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转化:“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需要刻苦地学习知识,认真拓展专业技能,要有时代的荣辱感并使其化为自身的动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和坚定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指导我们的努力不会偏离方向。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锻炼加强身体素质,使自身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并成为新时代的优秀大学生。

 学 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篇五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年一代的殷殷嘱托和深刻关怀让我这名正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深受感动、深感振奋。同时,我也充分认识到青年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党

 的未来。所以我们应倍加珍惜今天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深切地认识到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会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青年篇章贡献青春力量,不忘初心跟党走,做一名合格的新青年。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从“年轻人不要老熬夜”的贴心关怀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希望寄语;从“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要扣好”的语重心长到“青年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信心砥砺;从“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的谆谆教诲到“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的梦想号召。习近平对青年的关怀浸润了每一位中国青年的心田,并在每一位中国青年的奋斗征程上深深地留下了烙印。历史的足迹因砥砺奋进而更加坚实,发展的丰碑因团结奋斗而愈加巍峨。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深受触动,因为国家的发展与我个人的发展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没有今天中国制度稳定、经济稳定和优越的国际地位,就不会有我们今天舒适的大学学习环境,也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安定的生活。

 如果我们当代青年的综合素质足够强大,国家就会愈来愈富强,那么离中国梦实现的脚步越来越近。我们当代青年不仅要作为时代的建设者,还要作历史的推动者。作为

 一名学生干部,我要时刻铭记为同学服务的理念,把为同学服务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宗旨,并要发挥自己的带有模范作为,为同学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同时,我们还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在专注于学生工作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学习,只有我们拥有足够的理论知识,才能推动国家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历史担当绝不是空话,每个人的努力恰似一股子涓涓细流,凝聚在一起就会成为汪洋大海。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面对新时代新使命的千斤重担,我们要百尺竿头,更近一步,用新时代的标尺审视自己,在新征程的熔炉中锻炼自己,努力练就跟敏锐的眼光,更广阔的思维,更坚毅的品格,主动适应创新、绿色、开放、协调、共享的时代新要求,提高自己的学习本领,磨练本领,肩负起时代的重担!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近日出版发行,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通知》,强调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大政治任务,要求各级党组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事业发展的治理能力和工作水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先期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构成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我们要按照中央通知要求,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学好用好这部重要著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以理论学习的新提升,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要全面系统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一定要突出整体性、系统性,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把握其内在逻辑、内在联系。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认认真真逐篇硏读、深入领会。要结合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切实融会贯通,学深悟透。

 要深入思考学。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中的难点,加强研究思考,寻找对策答案,做到知其事、究其道、用其法。比如,如何深刻理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如何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如何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如何深刻理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准确把握世界大势浩荡的脉动;等等,都是十分重大的现实问题。要在学习中多思考、多研究、多领悟,努力寻求顿悟之道。

 要联系实际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等各方面工作,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真正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篇四: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

创作,质量一流,排版规范,望你认可。

 通用精品文稿 在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目录 一、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质量强市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 3

 二、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质量强市战略 .................................................. 5

 一要打好“理念牌” ............................................................................................... 5

 二要打好“机制牌” ............................................................................................... 6

 三要打好“体系牌” ............................................................................................... 6

 四要打好“供给牌” ............................................................................................... 7

 五要打好“保障牌” ............................................................................................... 7

 刚才各个角度、各个层面都作了发言,特别是 XX 同志代表质量强市领导小组作了很好的工作报告,系统总结了 XX 年质量工作亮点,对今年质量强市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讲到了XX 个方面,我完全同意。XX 家企业受到表彰,XX 家获得首届市长质量奖的企业受到表彰并作了发言,其他同志也作了发言,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

 今天,和大家一起来探讨高质量发展这个社会各界都十分关心、关注的重要问题。市委、政府专题召开全市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暨质量强市工作座谈会,主要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 XX 重要讲话精神。既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质量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充分表明我们大家共同推动 XX 经济社会迈向“质量时代”的坚强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决策部署,把提质量创品牌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重要举措,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全市质量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可靠的质量保障。在这里,我代表市委、政府,向在座的全体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市质量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问候!向精益求精、

 以自身卓越推动“质量强市”的企业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做好全市质量工作再强调两点意见。

 一、 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质量强市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感 质量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质量第一、推动质量变革、增强质量优势、建设质量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命题,这些重大决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研判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是从发展理念、战略目标到具体工作部署进行的一场重大变革,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质量要体现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我市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具体来讲: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生物科技企业 XX 户、新能源企业 XX 户,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仅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 XX%;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低端产业企业产值占全部规上工业产值 XX%;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规上企业多为资源型企业,采煤企业、铝及铝后加工企业占全部规上工业产值的 XX%;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

 技密集型产业少,工业自动化程度较低。全市 XX 家企业、XX万户个体工商户仅有 XX 家通过 ISO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相当多的企业还在走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粗放发展老路,还没有真正实现标准化、集约化,还没有把质量和效益真正放在第一位。根据这些方面的情况,从我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支撑我市增长的传统动能正在减弱,而新动能、新增长点还没有形成规模,实现全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高质量要体现人民生活的高质量。不平衡、不充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质量上的不平衡不充分,造成供需失衡,出现了出境旅游热和抢购马桶盖、婴儿奶粉、汉方药、大米等海外“扫货”的尴尬消费。之前,央视《焦点访谈》以“有机蔬菜有玄机”为题,对北京部分超市打着“有机蔬菜”标识未必真有机,进行了公开曝光。经检测,贴着“有机蔬菜”标签的蔬菜均有农药残留,按蔬菜有机码查询追溯到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蔬菜还未成熟上市,且耕地里还堆放有大量化肥,超市里销售的有机蔬菜是普通蔬菜经过加工包装的。“挂羊头卖狗肉”的背后,暴露出企业的无良和质量安全监管的缺失。从我市情况看,已建立了玉米、肉牛、红干椒等九大特色产业 XX 项标准,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达到 XX 个,建成运行了肉牛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系统,但产业标准有没有真正得到执行,“三品一标”农产品有没有真

 正全程按标准生产管控,可追溯系统能否经得起追溯,需要各地、各部门深刻反思,做好工作。

 高质量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题主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根本的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高端供给。我市主导产业大多产品还处于中低端水平,仍然存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四多四少”问题。推动九大全产业链发展,必须把行业标准、质量安全、环保要求贯穿于整个产业、每一个流程,确保整个产业质量可控,安全可追溯。要瞄准产业前沿创品牌、提质量,努力把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世界标准,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今天受到表彰的企业,要发挥引领作用,争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标杆。

 二、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质量强市战略 建设质量强国,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任务。对 XX 来讲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要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大力提升质量水平,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要着力打好“五张牌”:

 一要打好“ 理念牌”

 大国与强国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质量。要牢固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把提高供给质量的理念深入落实到每个行业、每个企业,落到企业的每个环节,使重视质量、创造质量成为社会风尚。全市要将质量强市战略放在转型升级的大局中精心谋划、强力推动,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精心打造“XX 品牌”,以标准引领支撑经济转型,构建质量强市长效机制,抓好《XX 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落实,推动质量强市战略部署落地落实。

 二要打好“ 机制牌” 要完善责任机制,着力构建质量多元共建共治格局。各级党委、政府是质量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要建立完善的质量工作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着力构建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导向的质量考核办法,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价,强化工作督查奖惩,促进地方政府、监管部门、企业主体三方责任的落实。要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最严格的企业首负责任制,形成逐级倒逼、明细明确的质量安全责任链条,督促企业切实履行质量担保责任和法定义务。要着力构建质量诚信体系,加快建立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全面推行“黑名单”制度,有效提升全社会质量治理水平。

 三 要打好“ 体系牌” 要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办法,使各地各部门在推动高质

 量发展上有所遵循。要加快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推动质量基础设施广泛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中小企业质量提升,确保企业随时随地获得即用即有、可靠便捷的质量技术服务。

 四要打好“ 供给牌” 加强品牌培养、培育和保护,实施 XX 精品培育工程,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附加值,在“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创建上加大力度,培育更多具有竞争力的“XX 品牌”,打造更多的“百年老店”和“金字招牌”。具有驰名商标的企业,要树立打品牌、弘扬地区文化的责任意识,使 XX 地区品牌创建与文化有机结合,代市扬名,走向世界。

 五要打好“ 保障牌” 要切实管住质量安全,落实“抓行业必须抓质量、管行业必须管安全”要求,压紧压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推动部门监管有机衔接、无缝对接。要建立完善全过程、可追溯质量监管体系,落实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和质量标识制度,准确掌握从车间到用户、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信息,倒逼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要坚持全域抓、全员管,推进质量领域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始终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严厉惩治制售假冒伪劣等质量违法行为,净化市场环境,提振消费信心。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畅通质量

 举报投诉渠道,努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群众关心质量的环境和氛围。

 做好新时代质量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强烈的政治担当、使命担当、责任担当,奋力开创 XX 质量工作新局面,把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向“质量时代”,为打造 XX 升级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篇五: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

l L UN TA N S UO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况与反思 周利兵 (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天津300071) [摘要]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社会保障改革与建设是作为配套我国市场经济体 制改革与建设而实施的一项政策。社会保障项目是分人群、 分地区、 分行业逐渐建立起来的, 是一种问题导向的应急应对 处置方式。

 社保制度碎片化所带来的不公正, 已经损害到社会保障功能的正向发挥, 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为了与当前 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需要确立公平、 公正的社保理念与政府主导、 顶层设计的构建思路, 通过制度整合, 改变制度碎 片化 的 现状 。

 [关键词 ] [中图分类号]D632. 1

 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 社会保障; 公正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4— 1676(2014 )04— 0008— 04 新世纪 以来 ,国家发展战略重心与执政理念的 转变迎来了以和谐社会建设为 目标的民生事业大发 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迅速普及 , 农村最低生活保 障制度的建立,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 极大 地满足了农民社会保 障需要 ,也体现 了党和 国家的 决心和能力。虽然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覆盖了农 民群体 , 但 由此也带来了更繁杂的社会保障制度 “碎 片化” 困局 , 加重 了未来社会保 障体 系的整合难度 。

 所谓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 ,就是指各个社保项 目之 间的制度性 区隔 ,其本质就是不 同的人享有不 同的 保障待遇。

 党 的十八大报告在提出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 体系建设中指 出, “社会保障是保 障人 民生活 ,调节 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 、 保基本 、

 多层次 、 可持续方针 , 以增强公平性 、 适应流动性 、 保 证 可持续性为重点 ,全面建成覆盖城 乡居民的社会 保 障体系。”制度碎片化将是我们下一步改革与制度 重建 的起点与突破 口,对社保制度碎片化的探讨与 反思 , 将有助于我们凝聚共识 , 努力构建有 中国特色 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的起源与现状 20 世纪 90 年代初,国家深化国有企业单位改 革 , 为实现减员增效的公司制市场主体改革 目标 , 破 除企业大包大揽的单位制特征 ,出现 了大量的下 岗 失业人员。为了配套国企改革 , 减少改革阻力与社会 成本 , 社保制度就被 国家重新建构 , 以应对改革 中出 现的问题 , 化解改革难题, 发挥社会保障“安全阀”和 “稳定器” 的功能。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审议并通过 的 《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 问题的决定》确定的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 部分积累制养老保 险模式 , 主要针对正规就业人群 。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参保覆盖范 围的扩大 ,国有企业 职工早 已应保尽保。当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进行推 广时 , 其 弊端就显现 出来了。市场经济环境下大量流 动人 口涌现 ,非正规就业成为解决包括下 岗失业人 群在 内的主要就业方式。这种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就 难以起到真正保 障作用 ,无法有效承担起 为民众提 供有关未来安全预期 的功能 。制度缺陷很快 以流动 人 口比较集中的广东省出现 的大量农 民工“退保 ”现 象 显现 出来 ,并有增无减 ,一年 比一年严重 ,截至 2007 年底 已办理退保手续 1000 万人 。

 我国一直存在着城 乡二元经济结构 ,并 由此产 生了不同内涵的二元化形式。社会保障制度建也存 在城乡之别, 改革开放以来 , 依赖于农村集体经济组 织管理体制的各类保障名存实亡,养老和医疗两大 领域的需求完全由个人及家庭承担满足。城镇职工 [作者简介] 周利兵( 1985一 ), 男, 河南省许昌人,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 城乡贫 困与 社 会 救 助 、 社 会 保 险 。

 ·

 8 ·

 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体系的建立 ,并没有及时考虑 到农 民群体的需求。新世纪以来 , 随着“ 工业反哺农 业 、 城市支持农村 ”历 史新方位 的确立 , 国家针对亿 万农 民群体迅速建立起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 度 、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 度等一系列社会保障。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农民“因病 致贫、 因病返贫”等风险。但是, 农民与城镇职工分属 不同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其制度规定与待遇标准都 不一样。于是 , 中国社保制度就逐渐呈现出一个深度 碎片化发展的趋势, 即社保制度碎片中仍有碎片。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 社会福 利 、 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 、 个人储蓄积 累保障。其核 心是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一般包括养老保险、 医疗保 险 、 失业保险 、 工伤保 险和生育保险五个险种 , 目前 各种险种存在不同制度体系, 且体系之间不能衔接,

 转移接续困难重重。如养老保险体系按单位性质、 不 同群体分别实行不同制度,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 制度 、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 城市居 民养老保 险 、

 农村社会养老保 险 、 被征地农 民养老保险 、 双女儿家 庭养老保险 、 农 民工养老保险 , 不同养老保险制度相 对独立 ,待遇区别较大 ;医疗保 险存在职工 医疗保 险 、 城镇居民医疗保 险 、 “新农合 ” ; 最低生活保 障制 度区分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居民最 低生活保障, 待遇上也存在很大差别。

 社保碎 片化问题突 出表现为 :一是城乡社会保 障体系二元化分割,城乡社会保障项 目和待遇水平 差距较大 ; 二是城镇社会保险统筹层次过低 , 县市级 统筹单位之间的社会保险基金分 割运营 ; 三是政 、 企 社会保障制度分割,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养老待遇差距悬殊。

 总之, “制度碎片化这个问题在 过去的社会保障形成过程中是很难避免的。它不是 什么人 、 什么部门的主观错误造成 的结果 。因为我们 国家情况复杂, 人口众多, 经济制度和社会体制都经 历了剧烈 的深刻的转型过程。

 可以说 , 每一个“碎片” (单个制度) 的形成 , 在当时都是合理的、 有必要的。

 很难设想在纷繁复杂的改革过程中,谁能设计出一 个万能的整体方案 , 并且得到一贯地执行 。” 二、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的形成原因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 程, 碎片化过程是逐步形成并不断加深的。

 首先, “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是在一个很长的过 程中, 逐步逐步地 、 一片一片地建立起来的, 而且, 往 中 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往都是采取应急的方式 , 这就造成了制度 ‘ 碎片化 ’ 情况相当严重。”“无论是早期的社会保险, 还是后来 的各种社会救助政策的实施 ,我国大多数社会保障 项 目的选择和 出台是为了应对 当时的问题 ,而不是 从长远的战略视角出发而制定的。与 “摸着石头过 河”的改革策略一样 ,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过程 也是为了应对当时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经济和社会 问题而实施的。” ⋯这个原因与相关学者提出的我 国 社会保障事业在起步时期缺乏顶层设计是一个问题 的两面。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渐进性 的实践 ,

 采取渐进的方式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特色和 经验。一个社会项 目的变革往往采取先行试点的做 法 ,试点可行后就逐渐扩及到更大范围来建设与发 展 。试点先行的渐进改革方式匹配 了我 国整个改革 事业 的渐进过程 , 与政治 、 经济等方面的改革形成相 互呼应之势 。试点先行 、 渐进改革的策略 , 避免 了社 保制度直接全面变革时可能出现的重大危机。

 但是,

 这种做法也使我们错过了最佳 的制度整合 时机 , 造 成 了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 的缺失 ,延误 了我 国经济 转型的步伐, 也使制度整合 、 体系整合显得急迫而复 杂 。这一策略即“摸着石头过河与先行先试”在经济 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功 ,是不是也应该完全照搬来指 导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 ,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决策体制的“程序非正义” 化。

 有学者指出我国传统公共决策体制的三个特点:第一, 决策主体单一, 缺乏民众参与; 第二, 决策方式 偏重经验取向, 科学化程度不够; 第三 , 决策缺乏法 制化 , 决策过程缺乏制度化及程序化 , 主观性强。社 保制度建设 中表现出明显的 自上而下特征 ,说 明我 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建设缺乏相关群体 的参与 ,

 决策主体单一。

 相关群体尤其是利益受损的弱势群体 的权益诉求渠道不畅, 无法参与进有关社保制度 的决 策过程中。

 单一决策主体更倾向于“拍脑门”式决策方 式 , 更注重更高级别领导 的经验认识与个人意志。由 于缺乏整个社会的参与, 制度的规定就很难在层级政 府问被忠实的贯彻执行。作为政策指导性原则 , 制度 规定只是肯定了各地政府努力的大致方 向。

 其次,我们关于社会保障有偏差的观念认识及 对社保制度的认识不足也促成 了社会保障制度碎片 化的形成。那些认为社会保障是消费型的支出, 需要 花费大量财力的观点是错误的。其实 , 从世界各 国社 会保障发展历史来看,社会保障制度是有助于经济 也造成了社保碎片

 ·9·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再就是关于社会保障建设与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认识 。先前我们总是 以国家经济总量不大、 政府财政不足等为由, 政策优 先服务于经济发展大局,并把我国经济上相对于西 方发达 国家 的落后差距作为我国社会保 障制度不健 全 、 覆盖面窄等问题的原因。这些有偏误的认识很难 使得社会保障事业能够成为一项单独的事业被重视 起来 , 只能作为经济改革发展的配套性建设 , 起到稳 定社会与减少改革成本 的作用。这种社会保 障不健 全的落后状况在增量改革的过程 中还可能被淡化 ,

 但是 , 随着收入差距的拉大 , 社会保障的需求就迅速 强烈起来, 社会保障的再分配功能就急需发挥出来。

 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所带来的影响 首先,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损害了整个社会的 公平 、 公正价值观念, 使得党和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以

 及转变执政方式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缺乏合法性来 源 ,带来进一步改革 民意基础的缺失与推进深化改 革工作 的成效甚微。

 制度碎片化带来 的社会不公已被 国内社保领域 专家学者取得共识, 如关信平教授在《 当前我国社会 保障制度公平性分析》 一文中, 五次提到了社会保障 制度碎片化 , 但是每次提到时社保碎片化都成为了

 当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公平的一个原因。

 “从具体 的制度原 因上看 ,导致当前我 国社会保障公平性 问 题的原因一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碎片化问题,二是普 惠性福利不足 , 三是政府公共资源 ‘ 逆 向调节 ’ 的问 题。”景天魁教授也指 出, “不公平问题是制度碎片化 必然带来的。

 制度碎片化本身带来的差别, 形成制度 区隔 ,又限制转移和接续 ,应对人 口流动 的能力就 差 ,也必然对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带来一些值得忧 虑的影响。” 碎片化的现实表现就是待遇不同, 不同

 的群体参与不同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且社保待遇的 差别在一些群体之间还非常大 。有数据显示 , 城乡收 入差距在把社会保障等福利待遇考虑进去后,差距 水平显著增大 , 城乡实际收入之 比达到 6 比 1。郑秉 文教授也撰文指 出碎片化不利 于社会公正 , “社会保 障的一个重要特征应该体现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

 但在多种退休制度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在群体特 征的基础之上,退休待遇存在差异并具有不断拉大 的趋势。”f 其次 , 碎片化所带来 的制度性排斥 , 限制 了劳动 人 口的 自由流动 ,不利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10 · 和建立。郑秉文教授撰文指出 , “在社会大转型时代 ,

 劳动力要素流动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内在要求 ,全国

 大市场的形成有赖于社保制度的配套和支持。

 ” 碎片 化造成 的各类社保制度 间无法有效转移接续 ,不利 于人们 的空间位移 。碎片化导致的制度性区隔问题 ,

 极大地损害了流动人 口的社会保障权益。农 民工流 动群体的大规模流动就业 ,各类正规就业者在不同 就业单位问的转换职业, 都被社保碎片化拖累。“在 多种退休制度下, 不但农民工难以转续社保关系, 就 连机关干部向私人部门 、 私人部门向公共部 门 、 私人 部门跨省市 的流动 ,社保关系转续也都统统成为难 题。现阶段社会矛盾、 社会冲突等较为突出, 在落实 中央提 出构建和谐社会 的战略部署中,保持 良好的 社会流动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 ‘ 稳定器 ’ , 否 则,制约社会流动的社保制度就将成为一个潜在的

 ‘ 火药桶 ’ 。”这也带来流动人 口社会融合困难 , 不利 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民工的退保 现象也使我们认识到 ,碎片化不 利于扩大社保的覆 盖面, 不利于社保制度的长期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再次, 制度碎片化也不利于拉动内需。

 外贸依存 度过高的发展方式, 已经在 2008 年的金融危机中为 我们带来了警示 ,必须通过建立健全透明有效的社 会保障, 促进人们的消费决策, 提振消费信心, 才能 使得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平稳的发展下去。中国农村 人 口占总人 口 70%左右 ,拉动 内需就不仅仅是城市 的事情, 重心仍在农村及农民。为了促进农民消费,

 就需要统筹城 乡社会保障体系,就必然要解决制度 碎片化问题。我们要确立社保制度促进经济增长的

 明确政策理念 ,发挥社保制度体系促进居 民消费行 为和扩大内需的功能。只有建立健全的全 围统一 的 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才能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发展 方式的转型,实现我国经济由投资与外贸拉动为主 向内需拉动为主的积极转变。

 最后 ,社保制度碎片化还...

篇六: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心得体会

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分析姓名:

 董冬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专业:

 社会保障指导教师:

 赵俊康2009-03-25论

 文论

 文

  3 摘要 公共财政既是社会保障的资金主要来源,也是社会保障支出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许多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已经成为财政的第一开支项目。

 一些国家实际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超过 4 0 % 以上,甚至达到 6 0 % 。

 而在中国,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长期以来偏低,迄今为止依然在 12 % 左右。

 同时我国地方政府在支出责任上对于中央政府存在依靠心理,且在以往的财政格局中还呈现出中心财政的布置不固定、 地方财政“缺位” 的状态。

 而要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责,国家财政就要由现在的半到位发展为真正全面到位,包括公共财政要将社会保障支出机制规律化,地方财政要由不承担或少承担社会保障责任发展到财权和事权及责任统一。

 虽然在实际中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低,但是国家财政不能对社会保障的投入超过所能承受的限度,以免未来财政支出风险。

 那么, 怎样改革现有的公共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制度,使之适合国情的发展以及对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正确界定以配合财政支出,是本文探究的方向。

 本文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从理论方面分析了公共财政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第二章分别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结构以及增长速度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现状; 第三章分析了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 并分东、 中、 西三大部分进行了比较, 研究了解决方法; 第四章对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做出评价; 第五章从政府责任以及公平效率角度对财政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重新定位; 第六章提出解决我国制度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公共财政      社会保障财政支出      地区差异      转移支付制度                     效率与公平      责任 

 论

 文论

 文

  4 Abstract Public finance is not only a major social security person in charge, but also a main source of funds for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In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has become the first financial expenditure. Some countries the actual financial expenditures taken by social security possess more than 40% or even 60%.However, In China, fiscal spending on social security has long been so low that even now still remains at 12%. At the same time, local governments have been apt to rely more o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expenditure, and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in the past also show the dilemma of a not fixed central financial emphases and an absent local finance state. As a basic duty of the government, the state finance need a really full development, including an institutional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s system under the public finance frame, and a more responsible local government financial commitme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ecurity. China remains a low level of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s now, but this deficiency cannot be erased beyond the limit of the state financial can afford for social security. So in this dissertation, I will focus on getting my own answer on how to reform the existing public finance system of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to a more risk- tolerant situation which adapted to the condition of our country and the real effects of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Chapter 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finance and social security relations under a theoretical view; Chapter Ⅱ : The financial status of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ranges from the level, structure and growth in China; Chapter Ⅲ :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gaps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Chapter Ⅳ : An evaluation of China’s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Chapter V: Re-direct the social under the point of efficiency and equity. Chapter VI: Probable Solutions for China’s social security system.

 【Key Words】

 Public Finance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Regional Differences

 Transfer Payment

 Efficiency and Equity

 Responsibility.

  论

 文论

 文

  1     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所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论

 文论

 文

  2

 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管、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山西财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 不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论

 文论

 文

 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分析

 1 1  导论 1. 1  选题背景和意义 财政支出的基本职能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社会保障是社会公共需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保证社会保障支出需要,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的一项重要职能。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对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稳定和发展、 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 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 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企业改革的需要, 党中央、 国务院把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一项突出的任务来抓, 经过各级党委、 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三条保障线(即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失业保险、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 和“两个确保(确保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发放、 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

 在我国成功地克服通货膨胀困扰, 实现经济的“软着陆” ; 成功地抵御亚洲的金融危机冲击, 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 快速、 健康发展; 成功地实施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改组、改造和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的过程中, 社会保障体系都发挥了"稳定器"和“减震阀”的作用。

  十几年来, 我国政府始终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一是在不断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同时, 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基本实现了"两个确保"。

 二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等三项改革步伐加快,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办法正在贯彻实施;医院医疗收支和药品收支实行分开核算、 分别管理工作已经开展;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平稳推进。

   三是积极开展事业单位失业保险, 按照"事业单位缴纳失业保险费所需资金在其支出预算中列支"的规定, 将事业单位应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列入年预算, 使事业单位职工失业保险逐步纳入制度化、 规范化轨道。

  据统计, 2002年—2007年全国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五年累计 1.9 5万亿元, 比前五年增长了 1.4 1 倍。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 2007年参保人数突破了两亿人,比 2002年增加了 54 00多万人; 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扩大到 11个省份; 从 2005年开始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标准。

 中央财政五年累计补助养老保险专项资金329 5亿元。

 2007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1.8亿人, 比 2002年增加近 1倍;论

 文论

 文

 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分析

 2 88个城市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 已经扩大到全国 86% 的县, 参合农民达到了 7 .3亿人。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累计 4 14 0亿元, 比 2002年增加了 289 8亿元。

 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逐步提高。

 2007年在全国农村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4 51.9万农村居民纳入了保障的范围。

 2008年, 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 预算安排社会保障支出 6684亿元, 较上年增长 1288亿元。

 这是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一项根本性的制度建设。

 社会福利、 优抚安置、 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

 抗灾救灾工作全面加强, 中央财政近五年支出 551亿元, 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排。

  我国政府在“十一五” 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 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

 可见,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现实条件下, 应该把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提高到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上来, 我国的经济连续 4 年均以超过 10% 的速度增长, 2007 年第一季度的增长速度更是高达11.1% , 但在高速增长的背后, 却出现了国富与民生关系的失衡,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国家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在数额上和结构上均有不合理之处。

  尽管理论界通常是以社会保障支出占 G D P的比重来衡量一国或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 但是笔者认为, 通过对社会保障支出和国家财政支出的分析和比较, 更能让人理解一国的社会保障水平, 更能体现一国的民生关系和政府的执政理念。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不适度的实质就是社会保障供需之间存在着缺口,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适度发展就是保持社会保障供求的平衡发展。

 从社会保障支出的需求与供给角度讲, 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和保障水平上升时期, 社会保障需求较大, 人均国民收入较低, 社会保障供给有限。

 为此, 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 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为社会保障基金建立更广阔的来源基础。

 第二,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提高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第三, 加大社会保险资金筹集力度, 拓宽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渠道。

 第四, 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把社会保障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1. 2   文献综述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 社会群体和个人为使社会成员能够维持基本物质生活, 实现生存权提供援助和保证而设置的若干内容和项目的总和, 是社会团体和个人必须遵守的工作规程和行为规则。

 它一般包括社会保障、 社会救济、 社会补贴(福利)、 优抚安置、 社会互助和个论

 文论

 文

 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分析

 3 人储蓄积累保障等六个方面。

 自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以来, 贯穿其发展过程始终的两个基本原则是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李绍光,   2003)

  政府应该分清楚划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哪些是政府应该提供的, 哪些是市场应该提供的”。

 对于政府内部, 则应该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的责任”。(李绍光,   2003) 小康社会必须是一个涵盖了全面的目标主体和目标内容的概念,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这个内容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建国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建立了包括社会救助、优抚安置、 “五保户政策” 、 互助医疗等初步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障农民安居乐业曾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集体经济的削弱, 使得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广大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有所减弱。(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2006)

  我国现实情况表明,地方财政实力越强,该地方的社会保障水平越高;相反, 地方财政捉襟见肘,该地方的社会保障水平越低。

 而按照前面的分析,既然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是平等的,那么无论是生活在贫困还是富裕地区的公民都应该得到最基本的生存保障。

 这种保障不应该由经济状况存在极大差异的各地财政来提供,而应该由中央财政给予保障,否则就会出现穷者愈穷、 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李文君, 2005)

  近年来, 我国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提高支出效益, 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今后还将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增加社会保障投入, 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更好地满足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资金需要。(郭士征, 2006)

  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来看,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意味着财政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增加, 因为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政府的公共资金。日本的例子说明了这点。(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组委会秘书处, 2007 )

  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和保障水平上升时期, 社会保障需求较大, 人均国民收入较低, 社会保障供给有限。(宋士云, 2008)

  当时人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观念:

 传统的“统包统揽” 的保障方式导致国家包揽过多、政府负担过重, 已经到了不堪重负、 难以为继的...

推荐访问:高质量 心得体会 可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 促进我国